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dianreguo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dianreguo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14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tmt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dianreguo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3

Deprecated: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::$Sql is deprecated in /www/wwwroot/dianreguo.com/inc/func.php on line 1454
深度揭秘湖南卫视徐晴工作室:工作室制度保证了人才迭代不会“杀鸡取卵”_爱游戏ayx官方网站_爱游戏全站app官网首页入口

深度揭秘湖南卫视徐晴工作室:工作室制度保证了人才迭代不会“杀鸡取卵”

发布时间:2023-11-25 20:57:20浏览次数:1作者:爱游戏ayx官方网站

  原标题:深度揭秘湖南卫视徐晴工作室:工作室制度保证了人才迭代,不会“杀鸡取卵”

  徐晴说,团队的力量永远大过个人的力量,平台的力量也大于个人的力量,“这就是我的生存逻辑,也是工作室的生存逻辑。”

  3月底,当「广电独家」采访徐晴时,《声临其境3》即将上演总决赛。这是一档在各项表现上都稳扎稳打的大型综艺娱乐节目,但对于徐晴来说,这档节目只完成了工作室2020年度工作量的一半,而且是及格线的一半。

  “我们目前的工作量有一个100分制,只有完成这100分才能够保存你的工作室,完成不了你就出局了。”徐晴告诉「广电独家」,100分并不是常人理解的满分,而是及格线分”。

  全新原创,口碑收视俱佳,能够拿到最高70分的评级,这也是《声临其境》第一季拿过的分值;而已然做到第三季的《声临其境》不是全新模式,因而最多只有50分。“一年至少要做两个这样的项目,你才能完成基本任务。”只有超过100分才能算是“多劳多得”,并拿到绩效、奖项或各种荣誉上的加成。

  匹配工作室制度,近年来,湖南卫视已将过去的收视奖励办法,变成宣传、创新、收视多维度的评估体系。

  这套评分体系具体而微,影响力、美誉度、收视率等都是基本的入门指标,比如,美誉度有媒体评价、周边反馈、引领青年时尚等诸多细分项;而收视率要进入同时段前二,最好是第一。

  徐晴告诉「广电独家」,这是一套非常细致的评分标准,细则不便公开。站在工作室负责人的角度,她觉得“要求是极高的”。

  据此前「广电独家」的报道,自2018年1月以来,湖南卫视先后分两批成立了由刘伟、徐晴、王琴、王恬、沈欣、陈歆宇、刘建立、安德胜、洪啸、孔晓一、秦明和卞合江12位制作人领衔的工作室。

  据工作室制度试行一年半之后的统计,这些工作室拥有26个节目团队中51%的导演人数,主创完成了频道接近80%的自办节目量,创造了超过90%的频道营收,进入样片制作和上档播出的所有创新方案中的70%来自这12个工作室。

  从总数来看,这样的体量只是落在纸面上的数字,但对每个工作室来说,这却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压力。

  “原味创造,易燃易爆”的slogan里,隐藏着徐晴工作室最重要的两个特征:任何节目都是纯原创,且以大体量节目为主。

  “如果是中等体量、操作又相对简单的线个甚至更多都可能会,”徐晴说,“但我们的项目一年操作3~4个已是极限了,3个相对来说稳定一些,多了就会很平,达不到想要的效果。”

  徐晴是2004年从新闻记者转型做节目研发工作的,她的团队雏形也是那时搭建起来的。如今,徐晴工作室已经从最初的8个人扩充到30人左右。

  工作室有4个导演组,加上1个相对偏后期执行的组,可以算作5个组。当某个导演组负责的项目确定进入制作阶段,该组员责人就成为总导演,对节目质量整体把关,其他组则共同配合完成工作。

  在近日发布的徐晴工作室招聘启事中,前期导演、后期剪辑、花字动画、技术对接、舞美道具、外宣推广等岗位悉数在列。

  据徐晴介绍,在湖南卫视,无论是团队还是工作室都有人员编制的限制,因此,目前工作室的岗位都以偏前端为主,“技术对接”负责对接的是服化道、舞美、置景、摄像、灯光、音频、传输等各个工口,后期则有统筹、责编、精剪组长等职务,“可能在这一块,我们相对其他团队来说是比较全一点。”

  目前,徐晴工作室由“85后”担纲主力,“90后”成员占多半。据悉,目前,湖南卫视工作室制度“支持制作人与项目总导演分设,鼓励制作人优先指派35岁以下优秀导演担任项目总导演,给工作室增添活力”,优秀人才都有成为总导演的机会。

  在工作室制度试行的一年半以来,《毕业歌会》总导演刘乐(刘伟工作室)、《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》总导演王霞(王琴工作室)、《2018中秋之夜》总导演杨子扬(刘建立工作室)等脱颖而出。其中也包括来自徐晴工作室的总导演吴浩宇,他担纲了《声临其境》第三季总导演;还有赵文海,他是正在播出的《巧手神探》的总导演。

  于2004年转型做研发工作,徐晴主导、亲历了湖南卫视创新小组、研发中心从无到有的过程,也见证了工作室制度逐步建立、改善的过程。

  在徐晴看来,工作室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理顺生产关系,从而解放生产力,而其中的核心是人,“希望给到创作团队更大的创作空间,激励他们创作的主动性。”

  一是品牌激励。推动工作室创立自主独立品牌,把工作室当成频道内部的“特区”,用一系列政策来帮助强者更强,帮助能力和经验突出的制作人获得更好的创作环境。

  二是创新激励。增加频道创新节目版面,推行常规创新“飙计划”“30未满”年轻人创新计划和样片生产、试播制度,为工作室增加创新出口,为优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。

  三是用人激励。下放工作室人员招录、用工权力,无论从外部招聘还是内部用工,领街制作人都有直接提拔的权力。

  四是收益激励。打通绩效分配,以“投入产出”为依据制定“项目价值奖”。该奖最大的突破是以奖励的形式让创作者分享创收红利,既奖励制作老牌项目的创收增收贡献,也奖励新创项目的开源贡献。

  可以看到,无论是鼓励创新、多劳多得,还是加强品牌意识、加深情感绑定、增加荣誉感和归属感等,其目标都是“想把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有保障的基础之上传承下去,实现平稳迭代”。

  尤其是在互联网逻辑的对比下,广电将人才作为可持续资源的目标内核将是长期的。徐晴认为,互联网用资本“砸”出了很多东西,这并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,这是商业逻辑;而从数据逻辑看,大数据上生长出的视频平台能迅速对标用户内容需求,这与广电的创意方式也多有不同。整体而言,两种逻辑最终都靠的都是人。

  因此,在工作室制度下,“不管是成熟的人才愿意继续发光发热也好,还是对新人有一个‘传帮带’的感觉也好,我觉得起码保证了在稳定的基础上发展,不会‘杀鸡取卵’或者说完全断代,因为毕竟有这么多年的积淀,一旦割裂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损失。”她说。

  对于头部人才激励制度,每个工作室7名核心成员可分享全工作室70%的项目价值奖;另一方面,工作室“签约成员”须签订《特殊人才保护协议》,设定竞业禁止和竞业限制条款。

  从某种程度来说,这一制度抓到了广电人才发展的窗口期。经过多年积累,湖南卫视在制作人才上已有一定的储备,导演接近600人,节目团队25支,这种规模的人才队伍在国内市场上是少见的。并且,“这些年轻人不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,都是经过长期锻炼的,实至名归。”

  《声临其境3》收官后,徐晴期待着接档项目《巧手神探》可以为工作室拿到另一个50分甚至70分。

  该节目定位为“中国首档原创手作解密体验秀”。据悉,由于其沉浸式的场景打造,舞美、置景、道具将成为其显性创新要素。并且,其操作方式更加类似于影视剧,既有相当的体量,也有特别的难度。

  解读姓氏文化的《非常靠谱》、角色互换纪实节目《变形计》、2014年推出的校园纪实节目《一年级》,以及《声临其境》《巧手神探》等,徐晴工作室的作品涵盖了从新闻到纪实,从真人秀到棚内综艺,从谈话节目到主题晚会的多个领域,尤其擅长在市场不太关注的小众题材、垂直领域另辟蹊径。

  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,徐晴也指出自己的团队路数不太一样,与“娱乐正规军”相比,“我们走的是‘野路子’”。

  《巧手神探》的提案过程亦是如此。节目的提案场合是湖南卫视征集另外一个节目方向的现场,当徐晴工作室的导演宣讲之后,底下普遍认为这个方案不错,但跟当时定下要竞标的另外一个方向有不小的差异。

  “很多同事觉得很好奇,甚至有一点怀疑,说,‘哇,你们这是来踢馆呢,还是来展示你们自己?’”徐晴笑言,“意思就是我们没按常理出牌,但我们觉得定的那个方向不是我们感兴趣的。”

  最终,这一个节目方案能够顺利进入样片制作阶段,是因为被建议投入了台内鼓励创新的“飚计划”。

  近年来,湖南卫视形成了党委会暨总监工作会(总监会)管理下的总编室、节目制作中心、创新研发中心的“一枢纽三部门”组织架构:总编室用数据分析、编排策略与营销推广提供创新引导及创新变现;创新研发中心以“飙计划”提供创新资源和创意方法;节目制作中心用工作室激活创新动力。

  仅在节目制作中心,除了作为创作核心的节目团队与工作室,还另有综合部、调度部、制片部、演艺部、服化部、导摄部、演播部、内容服务部等部门。这是一个100多人的支撑保障系统,工种相对齐全,工作流程也已成熟规范,这也是平台能够赋予一个制作工作室的力量与支持。

  在日前某媒体的一篇文章中,两年前曾被广泛看好的火箭少女101成员Yamy所属原经纪公司——极创引力,如今决定收缩阵线,其创始人兼CEO朝感叹想做一个成功的男团女团“没有平台的资源和流量,靠自己的力量肯定做不到”。

  谈及这篇文章,徐晴也颇多感慨,“离开平台需要配套的东西,能拿到的资源其实还是很有限的。个人的能量离不开平台,你的能量、资源,你能换取的东西相对有限,不像一个平台啥都有,能够给大家提供‘套餐’。”

  她告诉「广电独家」,“你会发现其实现在的格局就两种,要么走创意,人家永远追不上你;要么资源强大到无以复加,想做啥就做啥。但这两种明显都是平台属性很强的,平台更有优势。”

  与此同时,平台永远都缺好内容,需要好作品。“在湖南卫视现有的研发体系下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你的创意点子会被埋没,更不需要担心好东西没有地方播——把一个好节目做出来,其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。”徐晴认为,只要这一点成为团队共识,“就不会想今天搞这个、明天搞那个,所有人想的都是如何不断地出好节目。”

  基于此,徐晴对自己的认知并非一个统筹向的制片人,而是业务向的制作人。在业务上自主自由的判断,也是工作室制度目前能给予最大自主权的部分。

  在遇到节目上的分歧时,如果是非原则性的,徐晴会尊重总导演的想法,而如果是涉及方向和原则性的问题,“哪怕是群嘲,我都会坚持,我一定会走到底。”

  比如,在某个节目录制样片的过程中,此前大家已经会商好了A方向,“但我发现从结果反推的话可能会走不下去,就建议往B方向改,可大部分人是反对的。”当时,每个人像“过堂”一样各自讲了一个理由,徐晴发现大部分人都站在对立面,她没有当场下结论,只是说“你们想一想,3天后再接着开会,直到你们想通”。

  好在,虽然这样的一种情况“遇到了就没办法”,但“这种时候不太多”。在徐晴看来,团队的力量永远大过个人的力量,平台的力量也大于个人的力量,“这就是我的生存逻辑,也是工作室的生存逻辑。”

  又如,在此前一档节目的制作的步骤中,预判可能会很有戏、有梗的嘉宾,在实际执行中并非想象中那么有趣,在具体的节目架构中也不再是“主角”。徐晴担心导演心中可能会出现落差,于是前去作心理建设。

  “结果他们自己就说‘放心,我们不会有心理落差,因为只要这个事情成了,做任何岗位的都觉得很牛’。其实只要项目火了,最后每个参与者都会认为这个项目是自己的,与有荣焉。”

  在工作室的招聘广告里,徐晴工作室将自己定义为一个能够将“小众”变“大众”、“冷门”变“爆款”的团队,并自信满满地写道:“我们拿过金鹰节的奖杯,我们走过戛纳的红毯,曾3年内两次问鼎湖南广电最高荣誉——台长嘉奖令。”

  从最早的节目组、团队到如今的工作室,“现在小伙伴们很乐于自比,”徐晴笑言,“他们说,我们以后可能会相当于明星工作室的待遇。我说好的,我们都朝这个方向努力吧。”

上一篇:国际节目模式快报(八十二) 下一篇:东方卫视打造纪录片集合高地